種米吧!
20 June 2008
下那麼多雨,最宜種米。水稻嘛,就是要水浸著稻苗才能成長。
早前淘得的舊書,由英國人Dr. S.G.Davis於1940年代寫的、自稱為第一本香港地理概述《Hong Kong -- In its Geographic Setting》(Collins, London, 1949)指出,香港多山岥,山水沖下來會把泥土的養份沖走,只要控制水流,讓它漫漫流下,種稻米是很好的;另一方面,香港地質表面多是不太厚的泥土,它雖然儲不到很多養分,但是下層大部分堅硬的火成岩,不透水,故能把水儲存在地表,不滲入地底──更有助稻米種植。
三聯出版的香港地區史系列之《粉嶺》,內有提及古籍多處提到南方的稻米自古已遠近馳名,貴為國宴之寶。飯夠香,都係大自然所賜的恩典。香港曾經盛產稻米,只是六十年代泰國廉價的稻米進口,令本地稻農生計支持不住,而改種蔬菜。
蔬菜生長周期比稻米快,因此可以賣多幾轉去賺錢。
不過香港的氣候肯定不是最適合種菜。幾個星期前的《明周》有介紹漁農署如何幫菜農開發新品種,可是每次把引入的菜種種好了,就被大陸的菜農以更低廉的成本種了出來。香港的菜農因此又要另謀出路,再找新品種,可見種菜這回事香港都不是國內的對手。
雨下很多,水浸報告許多。電視新聞記者很喜歡訪問菜農:「菜浸壞了幾多?損失有幾多?」然後問街市買菜的主婦:「菜貴了幾多?」假如香港農戶轉回種稻米,大雨再來的話,米農就可以對著電視鏡頭吃吃笑:「雨水好!稻米生得快!」這就是把negative的能量變成positive.
現在泰國米都貴了,大家誠惶誠恐排隊去超市買米,不如重新再種米吧!
三月外遊歐洲整個月,最掛念吃中飯。巴黎第六區Rue St Jacques有家中菜館名叫美麗華酒家,它的白飯是我人生吃過最好吃的飯。這是什麼菜館?之唔係廣東菜囉!廣東根本是最能出產稻米的地方,卻走去發展乜乜物物世界工業、搞乜乜物物商貿地標爛建築,這叫做身在福中不知福,或曰有自唔在囉苦o黎辛,咁囉。
台北蘑菇展覽
28 June 2008
星期一就出發了。
o的o的剁剁繪畫碎片
「漫畫對我來說是組織一個故事,或是把故事有條不紊地說出來, 但有時這樣很累人,我明明不是能言善辯的人。
因此想發出咿咿唔唔的碎語,o的o的剁剁的斷句,不為解釋甚麼, 好像在愛人面前,我們只想了無牽掛地休息, 並且希望對方能接受這樣的自己。」 」
有緣路過台北的話,歡迎觀賞!
展期 : 2008.07.04(五) ~ 2008.08.31(日)
座談會、藝術家日 :2008.07.06(日) 4:00pm
營業時間:星期一 ~ 星期日 12:00PM~9:00PM
查詢:+886 02) 2552-5552轉11
http://www.mogu.com.tw
每次出門前都忙到發瘟。這次先要做兩本書,以後也不要再同時做兩本書了;然後是展覽作品的小畫冊;然後是報紙稿儲備;然後是兩天內嘔出八頁漫畫(我偷懶了,用最快的方法畫);還有各種生活遮務..... 樓下看更問我一天上落樓十次幹嗎....;身體差了,又看中醫。
吃我臭脾氣的朋友們,真是對不起!
大埔林村河, 2008.